官网首页 | 中文网站 | English

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 时间:2009-09-20 点击数:

姓    名: 李玉林                           性    别:

职    称:教授                              指导关系:博导

职    务: 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毕业学校: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毕业专业:病理学                            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 研究生毕业                       通讯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     

电子邮件: ylli@jlu.edu.cn                  办公电话:0431-85619481

                    进修留学: 1986.4-1990.10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病理学 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2004-至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常委

                    2002-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
                                            第九、十届专家评审委员会     专家组长

                              2002-至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2002-至今   国家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2006-至今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

                    2006-至今   中共吉林省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   委员

学术荣誉
1、
人毛囊多潜能干细胞的获取及其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类别: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等级:二等奖,排名:第一,年份:2011年,证书号码:2011-J-233- 2-11-R01 .
2、人毛囊多潜能干细胞的获取及其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类别: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等级:一等奖,排名:第一,年份:2009年,证书号码:200901131P1001.
3、成体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及其产业化前关键技术,类别: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等级:一等奖,排名:第一,年份:2006年,证书号码:061005001.
4、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病理学》。我国《病理学》统编(规划)教材第六、七版和八版主编。仅《病理学》,八年间20次印刷累计发行130万册,全国95%以上的高等医药类院校使用此书。2002年主编的《分子病理学》,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专著,并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用书,发行量也已超过20万册。与主编的《图表病理学》、《病理学实习指导》和《病理学PPT教程》等配套教材,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病理学教材体系。由此产生的《病理学系列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2009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
    一、肿瘤微循环特点研究开启了肿瘤间质病理学研究方向
    提出判定肿瘤预后的病理学指标。肿瘤浸润和转移等一系列恶性特征,均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李玉林教授发现,肿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是由一层内皮、多层基膜和少许周细胞构成,其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同时还发现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凝血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这为解释癌症晚期病人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及转移机理找到了直接证据。因为进入血液循环的癌细胞在高凝状态下,容易形成癌栓,先阻滞血管进而形成转移灶。因此,组织学检测血管密度及其内皮细胞凝血因子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肿瘤转移及预后的独立指标。这一成果被国内病理界同仁所接受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相关研究分别发表在Exp Mol Pathol Cancer ResHepat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
    发现肿瘤微循环的机能反应规律。肿瘤间质新生血管无平滑肌和神经接点,功能上属被动血管。因此,肿瘤组织血流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其周围正常血管的舒缩状态。当正常组织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时,肿瘤血管被动扩张则血流增加。李玉林教授发现,在肾上腺素等7种血管活性物质中,只有血管紧张素Ⅱ(Ang)有此作用。在血流增加的高峰经静脉应用抗癌药物,后者通过增加的血流选择性地到达肿瘤组织,这样既通过提高药物浓度增加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又减轻其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从而为利用肿瘤血管的机能特点进行肿瘤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影像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证明当以选择性增加血流来提高某种诊断或治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浓度时,AngII是最理想的血管活性剂。系列研究1994年获卫生部走向世界荣誉证书。
    开创恶性肿瘤升压化学药物疗法。化学药物治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主体,疗效取决于抗癌药物到达癌组织的浓度及停留时间,两者均与肿瘤血流密切相关。李玉林教授选择我国多发的胃癌和肺癌等中晚期恶性肿瘤进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AngⅡ升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肿瘤缩小明显,复发时间推迟,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纯化疗病人,相反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明显减轻。由此开创了恶性肿瘤升压化学药物疗法,1995年获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奖。
    二、创新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提高我国再生医学研究水平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及其价值的理论建树。李玉林教授从人毛囊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出能分化成软骨、脂肪及骨等多种间叶成分的间充质干细胞,这在国际上属首次发现。由于毛囊组织来源充分,取材无创,由此建立的分离纯化、储存运输及诱导分化的标准化技术以获取大量干细胞,为干细胞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找到了新的种子细胞来源。另外,毛囊属上皮组织,在上皮组织内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参与皮肤以外多种损伤组织,如肌肉、血管和骨组织的修复,这一发现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重要突破,极具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构建的技术突破。利用毛囊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生物反应器技术快速生产具有色素效果、表皮特性和功能的组织工程表皮,已用于皮肤慢性溃疡和局灶性白癜风的治疗。利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从毛囊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血管平滑肌祖细胞,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血管。该血管具有弹性、切应力和收缩力,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血栓形成作用。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能再现天然软骨组织的形态和代谢功能。体内实验证明能有效地修复缺损的关节面软骨。利用重编程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毛囊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iPS细胞,为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毛囊干细胞理论与技术对我国再生医学研究的促进。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理论与技术突破,既推动了再生医学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又带功了相关技术及产品的产业化。《用于体外大量扩增的毛囊干细胞培养方法》正在申请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号pct/cn20112/001186),在北美、欧盟等国已通过审查,现已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在申请专利的同时,已与强势企业合作,组建了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建立了世界首家达GMP标准的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库。 2004年建成至今实现产值过亿元,纯利润0.24亿。构建的组织工程表皮等工程材料,已用于慢性皮肤溃疡、外伤所致的大面积皮肤缺失以及青少年白癜风的治疗。
教学情况:  主持国家《面向21世纪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要求,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被教育部肯定并推广。该研究2001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讲的《病理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所带领的群体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李玉林教授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2000年前后,在系统进行国际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后,提出了《我国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教育部已采纳并写进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中。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3项,发表系列论文23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篇,最高影响因子11.65
期刊论文(3年发表文章)

1. Liu X, Song L, Liu J, Wang S, Tan X, Bai X, Bai T, Wang Y, Li M, Song Y, Li Y. miR-18b inhibits TGF-β1-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into smooth muscle cells by targeting SMAD2.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 438(3):551-556.

2. Zhang M, Wang J, Li C, Hu N, Wang K, Ji H, He D, Quan C, Li X, Jin N, Li Y. Potent growth-inhibitory effect of a dual cancer-specific oncolytic adenovirus expressing apoptin on prostate carcinoma. Int J Oncol. 2013; 42(3):1052-1060.

3. Wang Y, Liu J, Tan X, Li G, Gao Y, Liu X, Zhang L, Li 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human 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tem Cell Rev. 2013; 9(4):451-460.

4. He J, Li Y, Yang X, He X, Zhang H, He J, Zhang L. Th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PI3K-miR-19a, and MAPK-miR-23b/27b in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shear stress. Molecules. 2012; 18(1):1-13.

5. Zhang X, Wang Y, Gao Y, Liu X, Bai T, Li M, Li L, Chi G, Xu H, Liu F, Liu JY, Li Y. Maintenance of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potent potential of human hair follicl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growth factors. Int J Mol Med. 2013; 31(4):913-921.

6. Deng Y, Foley EM, Gonzales JC, Gordts PL, Li Y, Esko JD. Shedding of syndecan-1 from human hepatocytes alters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learance. Hepatology, 2012; 55(1):277-286.

7.Li Y, He X, Li Y, He J, Anderstam B, Andersson G, Lindgren U. 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Nampt) affects the lineage fate determin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 possible cause for reduced osteogenesis and increased adipogenesis in older individuals. J Bone Miner Res. 2011; 26(11):2656-2664.

8. Yang XF, He X, He J, Zhang LH, Su XJ, Dong ZY, Xu YJ, Yan Li, Li YL. High efficient isolation and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Biomed Sci. 2011; 18(1):59.

9.Zhao JW, Gao ZL, Mei H, Li YL, Wang Y.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the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estrogen-induced preferential osteoblast versus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m J Med Sc. 2011; 341(6):460-468.

10. Deng Y, Li W, Li Y, Yang H, Xu H, Liang S, Zhang L, Li Y.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6 promotes human glioma U251 cell invas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Oncol Rep. 2010; 23(1):69-78.




    
姓    名:刘晋宇                          性    别:男
毕业学校:白求恩医科大学                  毕业专业:医学
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研究生毕业
职    称:教授                            职    务:副主任
指导关系:博导                            通讯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
电子邮件:jy_liu@jlu.edu.cn               办公电话:85619481
进修留学:瑞士苏黎世大学(5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5年)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学组中青年委员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际老年医学编委。
学术荣誉:“Tissue Engineering”、“Biomaterial”、“Pharmaceutical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
荣誉称号:吉林省政府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唐敖庆特聘教授
教学情况:5年制、7年制、8年制、印尼职工教学(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科研成果:1,国际率先上创建了大量、快速生产自体细胞混合移植体的生物反应器技术,并成功地应用该技术生产的自体细胞混合移植体治愈了皮肤溃疡和白癜风。解决了皮肤移植治疗时存在着的自体皮来源不足的问题。2,发明了高效大量扩增毛囊干细胞专利技术,建立了世界首家毛囊干细胞银行,为毛囊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标准化自体种子细胞来源。3,发明了从干细胞中分离组织特异性祖细胞的原创技术,应用该技术从毛囊或骨髓干细胞中分离出平滑肌祖细胞,进而以该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了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4,构建了分泌可控持续表达胰岛素基因慢病毒质粒,将其转导到毛囊干细胞中,建立了转基因毛囊干细胞。在外来药物作用下,转基因毛囊干细胞释放胰岛素,维持血糖在生理范围内,在糖尿病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5,将毛囊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为患者特异性疾病治疗、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毒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种子细胞来源。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Tissue Engineering””Cell Transplantation”、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2余篇,其中有关毛囊干细胞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心血管研究领域资深专家Dublin大学的Dimitri Scholz 教授的好评:认为该研究解决了毛囊干细胞多潜能分化问题,建立了干细胞研究的技术标准。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知名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50)整版转载了该研究论文的摘要。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9)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多次应邀参加在美国等地举行的世界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年会、美国化工年会,并做主题发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名:全成实                                性    别:女
毕业学校:白求恩医科大学                        毕业专业:耳鼻咽喉科
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研究生毕业
职    称:教授                                  指导关系:博导
通讯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                   电子邮件:quancs@jlu.edu.cn
办公电话:0431-85619481
进修留学:1995.11-1997.11: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02.2-2003.2: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学术荣誉:韩国癌症学会 会员     
亚太地区肿瘤预防学会 会员     
中华医学会 会员     
教学情况:每年承担全日制本科生以上指令性教学任务,主讲七年制及研究生教学。
科研成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等15项课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10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17篇SCI收录;获得各种科研奖励8项。    
科研课题
1. DNA甲基化介导的CLDN6表达沉默机制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01-2015.12,经费:58万,编号:81172499,负责人.    
2. 用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血细胞制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11.06-2013.06,经费:5万,编号:吉发改高技[2011]1225号,负责人.
3. DNA甲基化下调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CLDN6表达机制的研究.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1-2013.12,经费:4万,编号:201115113,负责人
4. 基于DNA甲基化的乳腺癌细胞claudin-6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01-2012.12,经费:6万,编号:20100731,负责人.
5.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 通过p38 MAPK 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和转移表性的研究.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平台基地项目,2009.01-2010.12,经费:5万,负责人.
6. 细胞间紧密连接靶向的乳腺癌抑制相关基因claudin-6诱导乳腺癌转移表型改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01-2009.12,经费30万,编号:30670807,负责人.
7. 乳腺癌表型抑制相关基因claudin-6诱导抑制乳腺癌转移的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7.01-2009.12,经费:6万,编号:20060183071,负责人.
发表的论文 (*为通讯作者)     
1. W LP, J XS, Lu Y, Yu LN, Yang ML, Liu ZJ, Zhang XW, Lin DJ, Liu YY, Wang M, Quan CS*.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 of claudin-6, occludi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 expression in ovarian carcinoma. Diagn Pathol. 2013. 8:190.(SCI 收录).     
2. Zhen HY, Juan Z, Wu HN, Yao C, Zhang T, Wu T, Quan CS*, Li YL. Lidamycin regulates p53 expression by repressing Oct4 transcription in cancer cells. Cancer Biology & Therapy. 2013.(SCI 收录).     
3. Lu Y, Yu LN, Yang ML, J XS,Liu ZJ, Zhang XW, W LP, Lin DJ, Liu YY, Wang M, Quan CS*. The Effects of shRNA Mediated Gene Silencing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SNAI1 on the Biological Phenotypes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3. 11(29) (SCI 收录). 


   



    曾庆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唐敖庆”特聘教授。一直从事人类常见恶性肿瘤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的研究,对阐明有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癌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的阻断促使癌变和恶化的相应传导通路是治疗癌症备选手段的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诱导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国际著名刊物如《Cancer Cell》、《Cancer Research》、《JBC》、《JCB》、《Nature Medicine》、《Science》、《Cell Signaling》等以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引证数多达500余次。参与了《癌症遗传与微小环境(Cancer Genome and Microenvironment)》一书的编写并不定期地为《Nature Protocol》、《R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多家国际学术期刊评阅文章。最近,两项作为主要成员的五年期分别超百万美金的项目获得美国卫生部癌症研究所的支持。同时,还是阿拉巴马大学美国癌症协会基金支持项目的负责人以及美国卫生部癌症研究所乳腺癌重大项目(SPORE Specialized Program of Research Excellence 研究优秀的特殊计划)子项目的负责人。





    
   王轶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86年在本校获得病理学士,留校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任教。1991年去日本留学,1997年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同年去加拿大读博士后。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改良并建立了独特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精确地定位了三十几个基因,发表二十几篇研究论文。之后在加拿大安省肿瘤研究所从事多年的肿瘤研究。在此期间,主要从事头颈癌细胞基因标记的研究,并首次发现在100%年轻头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微卫星不稳定.这些年轻病人吸烟,喝酒的几率很低,显示着不同发病机制存在的可能性。近年来作为资深科学家在加拿大一家干细胞生物技术公司从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再生治疗方面的研究。从标本采集,细胞分离到细胞增生,分化等全过程都有第一手的经验。在与加拿大国防部的合作课题上,成功地使遗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分泌出抗脑炎病毒抗体。显示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将来预防生物武器方面的潜在作用。2011年初回国,从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再生的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应用。




  
    名: 李荣贵                           别: 男
毕业学校:斯德哥尔摩大学                毕业专业: 生物化学  
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 研究生毕业
    称: 教授                         指导关系: 博导
通讯地址: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                      电子邮件: lirg@jlu.edu.cn 
办公电话: 04318569481 
研究方向:
现主要从事地方病学,分子毒理学,干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
1.   Li G, Yang H, Li W, Qu S, Wang XY, Li Y, Li R and Wang Z: Transcriptional suppression of human apolipoproteina4 and apolipoproteinc3 genes by 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in hepatic and intestinal cells. Biomed Mater Eng 24: 877-84, 2014. (通讯作者)
2.   Li X, Shi Y, Wei Y, Ma X, Li Y and Li R: Altered expression profiles of microRNAs upon arsenic exposure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34: 381-7, 2012 (通讯作者).
3.   Zhang H, Qu S, Li S, Wang Y, Li Y, Wang Y, Wang Z and Li R: Silencing SATB1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osteosarcoma U2OS cells. Mol Cell Biochem 378: 39-45, 20131 (通讯作者).
4    Shi Y, Wei Y, Qu S, Wang Y, Li Y, Li R. (2010) Arsenic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Mitochondrial Pathways, Cardiovasc Toxicol., 10(3):153-60 (通讯作者)
5.   Wang, Y., Wei, Y., Zhang, H., Shi, Y., Li, Y. and Li, R. (2011) Arsenic trioxide induces apoptosis of p53 null osteosarcoma MG63 cell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catalase. Med Oncol. Online First 2011 Feb 10. (通讯作者)
6.  Li R, Rosendahl A, Brodin G, Cheng AM, Ahgren A, Sundquist C, Kulkarni S,    Pawson T, Heldin CH, Heuchel RL(2006). Deletion of Exon I of Smad7 in mice results in altered B cell responses J Immunol, 176, 6777-6784.
7.   Li R, Hodny Z, Zaid A, Barath P. and Nelson BD (2000) AP-2 enhances Sp1-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growth-regulated human ATP/ADP translocator th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126, 130-136.
8.   Li R, Luciakova K, Zaid A, Betina S, Fridell E and Nelson BD (1997) Thyroid hormone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from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some human nuclear-encoded genes of th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system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128, 69-75.
9.   Li R, Luciakova K, and Nelson BD (1996)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cytochrome c1 gene is controlled through multiple Sp1 binding sites and an initiator region Eur. J. Biochem 241, 649-656.
10. Li R, Hodny Z, Luciakova K, Barath P and Nelson BD (1996) Sp1 activates and     inhibits transcription from separate elements in the proximal promoter of the human 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 2 (ANT2) gene. J. Biol. Chem. 271, 18925-18930.





  
    名:吴  珊                       性    别:女
毕业学校:北京医科大学                 毕业专业:病理学
最终学位:博士学位                     最终学历:研究生毕业
    称:教授                         职    务:教授
指导关系:博导                         通讯地址:3044永利官网病理教研室
电子邮件:wushan@jlu.edu.cn            办公电话:85619481
进修留学:美国匹丝堡大学医学院
社会兼职:
《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八届,第九届编委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学术荣誉:
2005年获吉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200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第一名)     
1999年获吉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1995年获吉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一名)     
荣誉称号: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教学情况:
1999年任教授以来,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先后承担我司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生、印度尼泊尔职工等等多轨道的病理学教学,年平均完成本科生教学242学时。指导临床七年制员工基础课题达20余人,独立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近20人,毕业博士4人。以编者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三部。并于2001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高校青年教师奖”的光荣称号。     
2004年以来承担医疗纠纷尸检工作,累及达300余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的病理教研室基本工作的传承和尸检教学示教,同时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一定储备。
科研成果:
    自任教授以来以课题负责人分别获:吉林省科技厅资助课题一项(3万元),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一项(50万元)和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博士基金一项(4万元)。


  
   
    名:王琳                    性    别:女
    称:教授                    指导关系:博导
进修留学:
1997年1月-1997年6月于加拿大LAVAL大学进修细胞病理学。2000年7月-2002年9月,于西班牙NAVARRA大学做博士后
学术荣誉:
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团队助计划入选者
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肿瘤生物学及治疗
荣誉称号: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11年9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第三届师德先进个人 2013年8月
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白求恩医学部医学教育贡献奖 2013年9月
教学情况:
每年承担五年制及长学制病理学教学。全面负责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教学。
科研成果: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3项,吉林省自然基金1项,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平台基地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










版权所有:3044永利官网-澳门3044永利官方入口-欢迎您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 联系电话:0431-85619463